发布时间:2024-12-05 08:08:39被阅览数:310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陈庆 王杭芳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数智时代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正面临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和全新挑战。作为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力量,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水平。深入分析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的必要性,并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实施保障三个方面系统构建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体系。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数字素养;档案工作;素养培育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生态空间已步入数智化阶段,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数字化平台、智能化系统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档案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网络化、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为档案馆藏提供了丰富补充,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在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中的运用,提高了档案信息整合与挖掘的效率。另一方面,海量异构数据的汇聚、非结构化资源的激增、知识服务需求的提升,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技术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日趋复杂的技术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服务需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需要。
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推动这一转型的中坚力量,其数智化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数智意识不强、知识技能欠缺等问题,难以有效开展档案数智化工作实践,制约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提升其在数智化环境下的业务胜任能力,已成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1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1.1 档案工作环境及对象的变革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和对象正发生着深刻变革[2]。首先,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档案信息载体的主要形态,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不断涌现,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科学合理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新型档案资源,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其次,高校师生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档案数字化开发与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在“人工智能+”的新形势下,档案部门必须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提供精准、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分析、知识挖掘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探索,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正面临新的变革。想要适应技术驱动下的新业态、新场景,亟须档案管理人员提升数智化素养,用全新的视野和方法推进档案管理创新,以顺应档案工作变革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主动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以数智化转型助推高校档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3]。
当前,以信创平台为支撑,智慧档案馆建设正在众多高校蓬勃展开。但当前高校档案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档案开发利用不充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探索力度不够,总体建设成果与预期建设要求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数智化素养普遍不强是重要制约因素。
没有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支撑,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就难以真正实现。《“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更应走在档案事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前列,而档案管理人员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力量。只有切实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帮助其掌握先进的档案数智化管理理念、知识、方法和工具,才能不断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3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已难以完全适应数字化档案资源建设、智能化档案管理等新型业务需求,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档案工作者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4]。
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培育数智化素养不仅关乎高校档案事业转型发展,还事关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一方面,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档案管理技术与模式的深刻变革,倒逼档案管理人员加快知识结构调整和能力结构重塑,切实掌握数智技术已成为档案管理人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场景下,一些简单繁琐的重复性劳动被机器替代,但数智环境下的高层次档案管理工作将更加依赖人的创造力。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升数智化素养,提高专业化水平,用数智化思维指导实践,在人机协同中彰显不可替代的价值,实现职业角色再定位、专业方向再拓展。
2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体系构建
2.1 培育体系的总体思路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体系建设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遵循系统性、持续性、创新性原则,构建涵盖培育目标、内容、方式、环境、评估等要素的完整框架,形成高等院校、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培育目标。紧密结合数字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新要求,科学设定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引领培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是更新培育内容。及时将数智技术前沿知识、档案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纳入培育内容范畴,突出档案大数据治理、知识挖掘、智能服务等新业务、新应用的实践要求。
三是创新培育方式。综合运用集中培训、在线学习、实践锻炼等方式,完善项目化、菜单式、沉浸式的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优化培育环境。加强制度供给,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硬件设施,营造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是强化培育评估。建立常态化的数智化素养监测评价机制,科学设置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指标,推动数智化素养培育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2.2 培育体系的主要内容
培育目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总体目标是:适应数字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智意识、知识、技能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数智化档案管理队伍,为高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近期目标侧重夯实档案数智化转型发展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技术基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适应能力,推动形成数智化的工作理念与方法;中期目标着眼于拓展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智化应用能力,实现数智技术与档案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长期目标立足塑造数智化引领型档案管理人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档案管理队伍,为高校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培育内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内容应紧密对接数智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趋势新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不同层次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设计菜单式、个性化的培育方案。一是巩固提升档案业务基础知识,重点围绕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大数据治理、档案知识挖掘、档案数据安全等,开展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理论方法的系统学习。二是聚焦档案管理数智化应用场景,就大数据思维与档案管理、人工智能赋能档案服务创新、区块链助推档案安全长期保存等专题,开展技术路线、实践案例的专题培训。三是针对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转型发展面临的伦理风险、心理困惑等,开展信息伦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科技向善理念,保持良好状态与心态。
培育方式。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应综合运用多元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努力构建开放包容、优势互补的培育生态。一是依托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学历教育,探索“档案学+数据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二是创新集中培训形式,围绕前沿热点问题开展高质量专题研修,聚焦档案数智化实践技能开展案例式、场景式培训,提升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用好网络培训资源,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在线课程学习,为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四是搭建多层次实践平台,在数字档案中心建设、智慧档案馆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和日常档案管理服务中,为档案管理人员强化数智化实践锻炼提供机会。五是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协同等项目,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参与档案数智化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攻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数智化能力。
培育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是推动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数智化素养培育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为培育工作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将数智化素养纳入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评价、职称评聘,完善职业发展通道,调动档案管理人员投身数智化建设、提升数智化素养的积极性。三是拓展学习渠道,支持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进修深造、挂职锻炼、学术交流等,拓宽领域视野、更新知识体系,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学习环境。四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强集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安全防护为一体的档案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数智化实践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
培育评估。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评估机制,是保障培育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关键一环。一是明确评估目标,着眼引导档案管理队伍数智化建设方向,突出评估的导向性与激励性。二是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从数智意识、知识、技能、态度、伦理等维度,制定客观量化、动态调整的考核指标体系。三是创新评估方式,综合运用档案管理人员自评、业务考核、满意度调查等多种评估方式,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数智化素养现状。四是注重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的重要参考,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数智化素养培育工作不断优化完善。
2.3 培育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校的政策支持。高校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档案队伍数智化建设,将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议程,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为数智化素养培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形成分工明确、协同有序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培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能力提升等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档案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档案管理部门应发挥好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过程管理、督促评估等职能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档案管理队伍数智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育规划和计划;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统筹校内外、线上线下培训渠道,优化整合培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丰富培育方式和手段;要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数智化素养档案,动态掌握其能力提升情况;要强化督促评估,将数智化建设成效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挂钩,推动数智化素养培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档案管理人员主动学习。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与时俱进、主动求知的良好学习习惯;要立足岗位需要,针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重点业务领域查漏补缺、更新知识,全面提升适应数智化发展的业务本领;要注重学用结合,在档案数字化加工、大数据分析、知识挖掘等实践中强化数智化技术应用,不断提炼优化工作方法;要加强交流学习,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研讨、经验分享活动,努力拓展数智化视野和思路;要自觉加强信息伦理修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数智技术应用中恪守职业操守。
参考文献
[1]牛力,金持,黎安润泽.大模型在档案工作数智转型中的应用:新机遇、新模式和新转变[J/OL].档案学通讯:1-11[2024-07-06].https://doi.org/10.16113/j.cnki.daxtx.20240511.001.
[2]马仁杰,胡雅志.论我国高校档案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J].山西档案,2024(1):12-16,32.
[3]史江,罗紫菡.“智能+”时代档案管理方法创新探讨[J].档案学研究,2021(2):54-59.
[4]陆璐,张卫东.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责任制构建方法与策略研究[J].山西档案,2024(1):47-53.
【基金项目】浙江省2021—2022年度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学做研创’四层递进的产学协作育人共同体建构与实践”(项目编号:浙发改社会〔2022〕318 号);浙江省2022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政行企校生’五位一体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双童商学院建设为例”(项目编号:FG2022245)。
【作者简介】陈庆(1979—),男,汉族,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中小企业创新管理 ;通讯作者:王杭芳(1981—),女,汉族,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素养与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