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5 07:00:06被阅览数:64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覃艳丽,罗银
工程图纸是科技类档案的重要资源,是工程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全面记录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信息,为后期工程质量检验、改建、扩建和维护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记录。然而,由于工程图纸尺寸规格各不相同,为了便于保管,大幅面工程图纸按卷归档时都是按A4或16K大小折叠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图纸档案出现了不同程度地破损、老化、断裂、霉变、虫蚀等,严重影响了利用。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图纸档案,笔者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湖南省益阳市、岳阳市两市关于水利、交通规划、地形分布图抢救修复为例,探索工程图纸类档案抢救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修复方案制定
1.破损等级划分
工程图纸共有17张,其中益阳水利图3张,交通规划图5张,地形分布图3张;岳阳水利图3张,地形分布图3张。均为蓝图,正面为蓝色,背面为白色,纸张厚度较厚。其尺寸规格不一,最大尺寸为235cm×120cm,最小尺寸为65cm×52cm。图标、标题栏均比较清晰,其中3张图纸部分区域磨损严重,磨损宽度最大达3cm,边缘处的图框线条模糊不清,有多齿状缺损现象,坐标标注数字缺失或难以辨认。17张图纸蓝底均出现轻微掉色现象。图纸折叠处均存在不同程度断裂和磨损,裂口附近纸张有明显的卷曲与变形,破损和断裂面积超过了50%,纸张老化严重。档案表面有轻微灰尘和污渍,纸张机械强度较低。其中,2张工程图纸档案上有用机械书写纸和粘合剂修补的痕迹,需要揭旧之后再重新进行修复。
依据《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GB/T42468.1—2023)对图纸进行等级划分。经鉴定,此批档案属于严重破损档案,破损程度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图纸档案破损现状分析图
(1)pH值测定
使用HANNA酸碱度测试仪(HI99171),分别在17张图纸边缘、中间选取5个点进行测量,取5次测量结果计算平均值,pH值为6.0.上下浮动值在0.5左右。
(2)字迹溶解性实验
用棉签蘸取纯净水,在图纸中蓝色、黑色字迹上轻轻擦拭,观察棉签上是否有颜色残留。通过多点测试,结果显示:蓝色和黑色字迹遇水不会洇化,蓝图底色遇水也没有洇化,无须进行颜色加固。经测试,用热水清洗或者冷水浸泡时间过长时,也会导致纸张颜色变浅变淡。因此,抢救时要避免大面积清洗。
(3)拍照建档
根据国家标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GB/Z42468.4—2023)要求,在纸质档案修复前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进行修复前拍照,反映档案整体状况和局部破损情况。
为了真实还原图纸原貌,修复前对图纸进行了拍照留存。对撕毁、断裂、破损、褪色、霉变等区域进行了局部拍照,并详细记录其来源、年代、尺寸、材质等基本信息进行建档。
2.修复用料和工具选择
(1)修复纸张的选择
工程图纸档案为机制纸,纸张吸水性较差,机械强度较低,在修复实施过程中建议应选用颜色与档案原件相同、相近或相似,且纸张韧性较好的纯皮纸进行补缺、溜口和托裱,否则会导致图纸和补纸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崩裂或者不平整。
(2)修复工具的选择
根据图纸破损情况,选用排笔、羊毛刷、毛笔、镊子、棕刷、板刷、竹启子、喷壶等修复工具。排笔用来刷浆糊,毛笔用来补洞溜口,板刷、棕刷用来上纸、排实。考虑到图纸卷曲、断裂的状况,这里选择用羊毛刷清洁除尘,用镊子、竹启子进行整理展平。
(3)粘合剂的选择
主要选用传统修复中常用的小麦淀粉浆糊。由于工程图纸档案纸张较厚,为防止托裱过程中发生起翘,在浆糊制作过程中,小麦淀粉分别制作稀、稠两种浆糊,在修复实施过程中,先使用稠浆糊在断裂和破损严重地方上浆,再用稀浆糊整体上浆托裱,并防止起翘现象发生。
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
17张工程图纸破损情况均为折叠导致的破损、断裂,主要采用“局部修补+整体托裱加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修复,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图纸使用寿命。
1.去污展平
先用羊毛刷清扫图纸表面,以去除图纸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再将纯净水均匀喷洒在图纸上,对图纸进行清洗去污和展平。工程图纸纸张吸水较差,采用冷水浸泡方法更易使纸张吸水展平。
2.揭旧
6号、8号图纸用不规范的机制纸修补过,修复前,需先将修补过的部分揭去再进行修补和托裱。将展平后的图纸正面垫上塑料薄膜、刷平,并将图纸整体翻转向上,使图纸背面朝上,慢慢揭去薄膜,再用镊子将旧补纸除去。为防止揭旧时造成图纸档案信息丢失,需将旧补纸用水闷透。
3.补缺
采用仿古皮纸进行补缺,能够有效弥补图纸纸张强度低的问题。皮纸的纤维较长,纸张柔软、韧性强,缝隙间搭接能够更加紧密,更好地实现保护效果。在图纸背面残缺处刷上一层薄稀浆糊,选取浅色皮纸撕出比缺口略大的补纸,贴在缺口处,并用撤潮纸排实、吸水。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图纸纸张偏厚,吃浆性能差,浆糊水要稍稠一点。另外,补纸搭口也可放宽至1cm以内。
4.溜口
17张工程图纸主要是由于折叠导致折痕裂缝严重,断裂面积达50%以上,因此,修复重点是在溜口。根据裂缝形状、地形图走向和文字等将裂缝处拼对整齐,在裂缝两边刷上一层稍稠的浆糊,撕出大约1cm左右毛边的手工皮纸条,粘贴在裂缝处,并在裂缝处垫上撤潮纸用棕刷砸实,使补纸条牢牢地粘在档案上。为防止后期使用时裂缝崩开,采用了稍宽点的皮纸条来进行加固。
5.托裱
工程图纸幅面较大,修复时托裱难度大,单幅图纸修复一般需要至少4人配合进行。修复时,首先在图纸背面边缘及接缝处刷上一层稠浆糊,以增加其粘度,其次再整体刷上一层稀浆糊(切记不可漏刷或多刷),最后将稍大于图纸的皮纸迅速覆盖在档案原件背后,用棕刷从托纸中心部位向四周轻轻刷平,排出托纸与图纸间的气泡和多余粘合剂,使托纸和图纸紧密结合在一起。多人修复操作实施要点是人员间要紧密配合,力度要均匀适中。
6.排实干燥
图纸档案幅面较大,上墙干燥不易操作,容易导致变形和崩裂。托裱完成后,用棕刷在图纸背面间隔撤潮纸进行排实,接缝处和边缘容易脱浆的地方用棕刷来回砸,直到气泡排完为止,使托纸牢固地粘黏在图纸上。干燥采用平铺,在图纸上下垫撤潮纸的方式阴干。为防折叠造成二次伤害,对修复完成的图纸裁切整理后,用宣纸卷成筒状包裹好后进行保存。
7.档案抢救
修复效果根据《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GB/Z42468.4—2023)要求,修复完成后要进行质量验收。主要质量验收标准为:图纸档案字迹拼对是否端正,残缺处拼接是否准确无误,托纸与图纸间有无脱浆,托裱后是否影响档案识读,等等。通过反复比对,此次修复工作达到了质量验收标准,具体修复效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a)《岳阳地形图》修复前
图2( b )《岳阳地形图》 修复后
图3(a)《益阳水利图》修复前
图3(b)《益阳水利图》修复后
总结
笔者聚焦馆藏破损工程图纸档案修复工作,分析了图纸档案破损情况,并量身定制修复方案和修复方法,详细阐述修复过程,以期通过总结此类档案修复工作经验,对各级综合档案馆图纸类档案的修复与保护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莉霞.工程图纸档案归档整理的问题、方法及建议[J].档案管理,2021(4).
[2]张美芳.地图档案修复用纸适用性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1).
[3]汪一.档案中大幅面图纸的修复.中国档案[J],2024(4).
[4]董丹华,李冰,刘璐.民国机制纸档案的修复方法及启示: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文书为例[J].山西档案,2023(4).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馆
责任编辑:周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