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7 17:45:17被阅览数:176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王 展
作为全区重要民生保障部门,在多年的“深耕”中,北京市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业务工作形成了双向、四面、多点的“2+4+N”管理服务体系(“双向”即惠民生和促发展两个主要方向;“四面”即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升社会保险服务效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人才人事工作4个层面;“多点”即同步致力于189项主要业务和近千个具体经办事项)。目前,局机关共存有41.2万份人事档案,下属各级单位共保存各类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社会化档案133.1万余件。
立足区域实际,“零距离”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朝阳区作为首都经济发展大区,参保企业多,民生诉求复杂,特别是在个人退休档案审核利用方面需求较高。区人社局以“两区”建设重点园区中关村朝阳园为试点,创新打造了“朝保宝赋能之家”,为园区企业配备社保服务专员,聚焦企业职工退休档案审核中的共性难题,深入园区、走进企业开展针对性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搭建起为企业纾困解难、答疑解惑的“零距离”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聚焦流程优化,打造“退休预审上门办”服务新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档案审核效率,以解决群众实际诉求为出发点,加强行政审批科室、社保中心、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等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通过内部数据流转、流程优化整合,主动向前延伸服务触角,2021年即在全市率先实现提前6个月预审企业退休职工档案,为临近退休的群众送上了“定心丸”。随后,创新推出“退休预审上门办”服务新模式,组建退休档案上门预审专班,进驻退休业务体量大的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现场审查半年内即将退休人员的档案,即时开具业务提醒告知书,减少群众的往返跑动次数,为1.3万名群众提供退休档案审批服务。
创新涉外服务,打通高质量发展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朝阳区呈现出国际化人才日益聚集的新趋势,由于工作等原因,外籍人员建立人事档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为此,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在尚无外籍人员建立人事档案政策的情况下,活用现有政策,参照北京市农业户口人员的建档流程,办理了北京市首例加入中国籍的外籍人员人事档案,帮助其顺利完成了入职录用手续。目前,符合条件的入籍人员仅需“提出申请、提交材料、核实建档”3步,就能获得自己的人事档案。
强化部门联动,建立跨省业务档案协作新机制。为方便群众跨省利用档案,加强与其他省份、地区以及社会存档机构的沟通协作,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商,积极推动跨省业务内部解决,有效提升联动能力和服务效率。以退休档案审核为例,在为一名外埠户籍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时,当地人社部门不配合审核人事档案,区人社局主动与当地存档机构沟通协调,通过机要渠道将其人事档案调转到北京,顺利开展后续工作。整个调转过程仅用了7个工作日,避免了参保群众在两地间的往返沟通,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该案例是在跨省业务档案协作机制下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通过部门联动累计解决商调函审批、档案材料补充、档案混装等问题千余个,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2月27日 总第4255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