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6 10:01:26被阅览数:252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
作者:沈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列为“七个聚焦”之一,强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为深化档案工作改革、加快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湖南省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挖湖湘档案文化内涵,创新档案开发利用方式和路径,推出了一系列档案文化精品,充分彰显了档案的时代价值。2024年“6·9”国际档案日之际,在国家档案局和湖南省委的关心指导下,省档案馆联合湖南日报社在北京湖南大厦举办了让档案“活”起来专题座谈会暨《湖湘独一档·走近“镇馆之宝”》第三季上线仪式,集中展示湖南档案文化宣传工作的系列成果,来自全国档案、文化、传媒领域的40余位专家和嘉宾代表出席活动,共同围绕档案活化开发这一主题畅所欲言、凝聚共识,将省档案馆创新推进档案文化宣传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紧扣中心大局,让档案内容“活”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来到湖南考察调研,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为湖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档案馆自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将档案文化宣传融入全省中心大局,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这条主线,立足湖湘档案资源禀赋,一体推进红色档案、绿色档案、古色档案、金色档案编研,向社会持续输出档案时代价值,使“尘封档案”变成“鲜活故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档案馆推出5集微纪录片《档案里的洞庭故事》,每集时长约10分钟。通过深入挖掘梳理岳阳、常德、益阳等地相关档案和影像资料,生动解读生态洞庭、绿色洞庭、产业洞庭、人文洞庭,真实再现湖湘人民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历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此,省档案馆精心制作10集微纪录片《血色潇湘》,每集时长约10分钟,聚焦湖湘红色档案,生动讲述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11位湘籍革命英烈感人至深的故事,重温湘籍共产党人火热的革命激情和至死不渝的革命信念,解读红色湖南的精神密码。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考察,对湖湘文化进行全新定位和精辟阐述,强调“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要求湖南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省档案馆整合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珍藏的历史档案、革命档案、文化档案,推出60集档案微视频《湖湘独一档·走近“镇馆之宝”》,每集时长2~3分钟,通过承载2000多年沧桑历史的里耶秦简、历经700多年依然鲜活生动的《评皇券牒》等一件件档案,从不同侧面展示湖湘文化的璀璨魅力。
档案资政参考是通过参谋辅政展示档案价值的重要渠道,是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有力抓手。湖南省档案馆狠抓档案资政参考工作,从工作机制、编纂队伍、选题研究、档案选取、文稿起草、审核报送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推动该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来,《湖南档案资政参考》27次得到省领导批示。2024年以来,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防汛救灾、县域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共编报了5期档案资政参考。其中,《“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首颁于湖南的“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发展及启示》一文,获得省委书记沈晓明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创新表达方式,让档案形式“亮”起来
湖南省档案馆积极适应新媒体传播趋势,充分利用文化传媒机构的专业力量和传播优势,融入创意元素,创新表达方式,呈现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档案文化产品,真正使档案“立”起来、“亮”起来。
微纪录片《血色潇湘》创新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元素,运用影视化拍摄实现情景再现,画面呈现采用多焦段、高帧率升格、截帧定格、慢门镜头等高品质镜头语言,内容生动、制作精良,增强了红色档案故事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2023年5月,《血色潇湘》获评湖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南新闻奖”特别奖。正在热播的《湖湘独一档·走近“镇馆之宝”》主打让年轻受众“喜欢看、能传播”,摒弃以往重大历史事件宏观叙事视角,采用轻松活泼、意趣盎然的文案风格,邀请“90后”档案人孙文跨界当主播,“潮”味解读湖南各级档案馆珍藏的独特档案,极具网感的表达方式与严肃的档案形成反差,非常贴合当代年轻受众的审美趣味;技术上,通过3D建模、特效制作等技术方式让档案跃然眼前。许多年轻观众留言点赞:“长知识!这个栏目有意思有意义”“让我们新一代湖南人更了解家乡、了解历史”。截至目前,《血色潇湘》《档案里的洞庭故事》《湖湘独一档·走近“镇馆之宝”》3部档案融媒体作品全网点击量超1亿次。
除创新推出档案融媒体作品外,湖南省档案馆也注重传统档案开发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在档案展览陈列中融入新技术、新元素,增强展览的沉浸感和感染力。如在地铁站举办的展览中添加了二维码,融入解说词、历史背景解读、互动交流等扩展信息。在“走向辉煌—中共湖南省委百年档案文献展”中,运用了巨幕投影、四折幕、触摸屏、通电玻璃等声光电技术,使参观者能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全方位感受档案魅力。
在文创作品的设计开发上,省档案馆同样讲求创意、独具匠心。尤其是2024年以来,省档案馆立足丰富馆藏,以“湘档出彩”为品牌主题,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推出“相信档案的力量—档案种子套盒”、女书丝巾、滩头年画冰箱贴、鼠标垫、环保袋等一系列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档案文创作品。特别是女书丝巾,将“女书”这一世界上唯一一种特为女性存在的文字与“丝巾”这一女性常见的服装配饰结合起来,材质考究、色彩大气,兼顾了民族特色与时尚追求,十分契合女性审美需求,实力“圈粉”,推动档案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开放合作,让档案事业“火”起来
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近年来,省档案馆坚持开门办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原则,加强与兄弟省市及省内市县档案、党史研究、政策研究部门,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红色纪念馆、文化传媒机构等各方面力量的合作,有力提升了档案事业发展质效。通过广泛深入的合作,湖南档案工作更加走向开放,事业发展氛围更加火热。
在媒体专栏方面,与《湖南日报》合作推出“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专栏,与《新湘评论》杂志合办“红色记忆”专栏,通过权威党报党刊讲好红色档案故事。在书籍编研方面,与省韶山管理局、贺龙纪念馆、湘南学联纪念馆等合作编纂“红色家庭档案”系列丛书;与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等合作编纂书籍《新时代新成就湖南档案记忆》等。在宣传活动方面,与四川省档案馆等20余个省级综合档案馆联合主办“江河奔腾红色浪潮”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黄河流域档案宣传系列活动。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在2024年“6·9”国际档案日之际,省档案馆与湖北省、江西省档案局、档案馆签订协议,推进长江中游三省红色档案共享开发利用工作;与四川、重庆等10个省级档案馆签署馆际联动档案资源共享利用合作协议;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10个省市档案馆签订协议,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档案工作协同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省档案馆与湖南日报社深度合作,陆续推出的档案融媒三部曲——《血色潇湘》《档案里的洞庭故事》《湖湘独一档·走近“镇馆之宝”》成为档案人与新闻人跨界合作、共担文化使命的精品力作。同时,依托省档案馆网站、“湖湘档案”官方微信公众号,借助湖南日报社“报、网、端、微、屏”全媒体平台矩阵优势,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第三方平台,构筑起了档案文化立体宣传体系,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的传播声势。不少网友评价:“以珍贵的档案实物为切入点,深挖档案资源、精心选取角度、巧妙设置议题,让档案‘活’起来,让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走进受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坎里。”
下一步,省档案馆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用好让档案“活”起来专题座谈会的成果,以《湖湘独一档·走近“镇馆之宝”》第三季上线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档案文化宣传形式,打造湖南档案文化品牌,提升湖湘档案文化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馆
责任编辑:公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