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5 10:09:07被阅览数:224 次信息来源:湖北省档案服务行业协会
作者:孙霞
摘要:晋绥红色档案记录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晋绥儿女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思政元素。开发利用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有助于深化思政育人理念。因此,可以通过跨界融合、数智赋能、品牌塑造等方式丰富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的业态,提升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晋绥红色档案;思政育人;吕梁精神
《“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公文、音像、实物等形式的各类档案资料。晋绥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1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容及分类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中的原始文献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档案馆以及晋绥边区兴县、临县等地的地方档案馆。各级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资源近百万余卷、件,全面反映了当时晋绥边区的革命斗争历程和社会实态。其中,一类是政治和政权建设方面的文献档案,有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分发给各地的各种指示和公告,如《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农会临时委员会布告(1948年8月20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军勤负担办法布告》等。一类是经济、文化和生活方面的红色档案,主要是晋绥边区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条例、章程和总结,如《晋绥边区一九四七年的财政工作》《晋绥边区公粮征收条例(1948年11月6日)》《晋绥边区修正营业税暂行条例(1948年11月15日)》等。还有一些票据契书,如民间地契、经济账簿、土地证等。
各档案馆、纪念馆也收藏了当时出版的政治类图书、时事读物、教育教材、宣传手册和其他报刊。政治类图书和读物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报刊类主要有“战动总会”编印的《战动通讯》《战动画刊》等。
此外,晋绥红色档案资源还包括大量珍贵的革命实物以及电影、录像带、光盘等,直观地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晋绥军民的战斗和生活状况。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如关上战斗遗址、贺昌烈士纪念碑、临县三交烈士塔、晋绥烈士陵园等。音像类制品主要有《刘胡兰》《吕梁英雄传》及各种口述采访和社会调查(光盘)等。这些实物和图片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2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
红色档案具有史料价值高、内容厚重、纪实性强等鲜明特点,是全面、系统了解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史料[2]。因此,档案资料、纪念场馆展陈的资料和革命实物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2.1 党史学习教育,凝聚政治认同
红色档案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真实记录,承载着党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是加强党性教育和党纪教育的重要资源[3]。晋绥红色档案资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革命信念,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晋绥各地档案馆、纪念馆中收藏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资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结晶,也是学习中共党史的宝贵资料。边区党员学习用到的《党员须知》《党员读本》等,有助于人民群众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认识。
晋绥边区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摸索基层政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以此历史背景形成的原始档案文献有《有事和群众商量》《怎样发动群众》等。晋绥边区红色档案资源的利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也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助力。
2.2 传承红色记忆,弘扬吕梁精神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它真实记录了吕梁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感人事迹。以红色档案资源为物质载体而形成的吕梁精神是晋绥红色文化的深层次构成。吕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为: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档案馆、博物馆、纪念场馆中收藏的陈旧的生活用品、并不先进的作战武器以及简陋的机关驻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故居等正是晋绥儿女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的最佳体现。这些资源的运用,能够更深层次地让人们认识到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有助于青少年树立伟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自觉主动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革命战争年代,晋绥民众积极捐粮捐款,表现出了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晋绥档案《1943年杨家岭村公粮册》《1944年前沟村公粮登记簿》等见证了晋绥民众的伟大贡献。参军战士及伤亡抚恤情况的记录文献,如《1949年离石县民政科烈士抚恤登记表》等既是群众积极参军的证物,也是群众敢于斗争的体现。这些档案资料反映了晋绥军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有助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感悟革命战争年代凝聚形成的吕梁精神,使红色精神内化于心。
2.3 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作为晋绥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见证,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柳林县档案馆馆藏的革命烈士档案展现了他们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中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晋绥边区英雄劳模郭炳旺、张秋林等人的历史照片还原了当时晋绥边区群众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保卫家园的英勇事迹。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在晋绥边区的战斗故事,让人民群众感悟到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从而可以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晋绥红色档案资源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对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青少年和大学生通过识读具象化的红色档案资源,能够快速增强个体的情感认同,将吕梁精神作为自身行为的规范,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积极践行于个体实践中[4]。
3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赋能思政育人的路径
3.1 跨界融合,构建晋绥红色档案资源合作育人模式
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类场馆可以与多方主体构建“菜单式”“定制式”的创新模式,推动红色档案资源共联共建和共研共享,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在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工作中的特有价值。档案馆和地方高校可以合作挖掘晋绥革命资料、影视图片、手稿等档案资料蕴含的红色文化,发挥各方的理论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共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和举办晋绥红色档案主题展览进高校等活动,推动思政育人落地生根。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也可以和吕梁学院通过共建共研课题项目等形式推动区域特色研究,为思政育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推动从红色档案库到思政思想库的资源建设。
档案馆、纪念馆可以与各类新闻媒体、平台协同合作。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和平台在公共区域投放红色档案资源影视化开发成果。档案馆与融媒体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将红色档案与创意设计结合,推出晋绥文化档案故事主题栏目,借助流行的传播手段和宣传平台,诠释档案背后的故事,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吕梁市、临汾市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历史遗址等加以连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旅游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位势叠加,以期达到合作各方的多赢和共荣[5],最终形成红色档案资源多主体共振的合作育人模式。
3.2 依托课堂,丰富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的业态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本身就是思政育人“活教材”,将其融入学校和各类红色档案场馆的教学中,有助于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功效的扎实推进。对高校而言,应立足所在区域各类红色档案场馆,聚焦晋绥红色档案专题,为教师提供档案资源支撑。另外,各校间可以开展联合教研和学术研讨,深挖晋绥红色档案中蕴含的时代元素和地域特色,交流红色思政育人的经验。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红色档案资源共建共享[6]。
对中小学而言,聘请校外档案专家,开展红色档案故事和人物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将红色档案带入课堂,改变档案叙事的主体,增进红色档案资源的课堂表现力。兴县、文水县等地的中小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档案资源的表现形态,将晋绥重要革命史、革命英雄人物刘胡兰、“四八”烈士事迹等红色档案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当地档案馆等场馆也可以开展学生开放日主题教育和研学活动,多措并举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在学生的心中深植一颗红色传承永续的种子。
另外,兴县档案馆、山西吕梁山军事革命博物馆可立足自身馆藏特色,以红色故事、革命人物为切入点,创新讲解服务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点、革命特色的现场微课堂教学产品,用真实的档案故事、生动的档案影像还原历史场景,让大众在参与互动中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
3.3 数智赋能,构建多元化晋绥红色档案资源育人通道
在信息化、数字化媒体时代,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融媒体和自媒体等的优势,将红色档案资源转化成网络视听、在线阅读等轻量化产品,在微信、抖音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多端推送,满足年轻群体信息需求,真正发挥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的功能。
拓展红色档案的应用场域,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通过游戏设计、故事讲述等双向交互模式,还原历史场景,达到数字与虚拟相结合的视觉感受,进而激活参与者的主动意识,以强烈的实践感实现对红色文化的内化吸收。还可以研发以吕梁精神为主题的虚拟仿真实验教育产品,让用户体验沉浸、互动、无界的红色档案文化空间,用心用情讲好晋绥故事,让晋绥红色档案资源可感、可触,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育人铸魂。
建立晋绥红色档案数据库,采用大数据、高分辨摄影等技术手段将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化,提高资源利用的便捷性,为晋绥红色档案赋能思政育人提供高质量的资源通道。
3.4 品牌塑造,增强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的影响力
利用晋绥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形式新颖的红色档案文化精品,凝聚独特的地域红色文化精神力量,合力打造思政育人的新高地。
红色档案文创产品是传播晋绥红色文化、弘扬吕梁精神的优质载体,更是扩大晋绥红色档案资源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各类晋绥红色档案资源场馆可以依据区域定位和现存资源等条件,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迹的红色档案,构建独特的红色档案叙事体系,推出种类丰富的红色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让档案元素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切实增强红色档案助力思政育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此外,档案馆可以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尝试探索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产业模式,利用馆藏资源为红色旅游景点提供史料支撑,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晋绥红色文化品牌,加深用户群体对红色档案的记忆印象。
4 结语
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是革命战争年代晋绥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奋勇抗战的真实写照,也是展现吕梁精神的载体。我们可以深入发掘并充分利用晋绥红色档案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与育人元素,探索晋绥红色档案资源思政育人的多重路径,加快晋绥红色档案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9)[2024-05-20]. 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2]余世荣.红色档案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山西档案,2024(4):92-95.
[3]唐金琴.面向党纪学习教育的红色档案价值开发与应用研究[J].山西档案,2024(3):71-73.
[4]刘顿,高博.红色档案资源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研究[J].山西档案,2023(5):126-129.
[5]马仁杰,殳圣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理论逻辑、现状分析与优化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4(6):58-63.
[6]李星玥,张斌.档案馆参与课程思政的基本模式与建设策略[J].档案学通讯,2023(2):25-30.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晋绥抗战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项目编号:J20231397);山西省一流课程《中国近代史》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24846)。
【作者简介】孙霞(1987—),女,汉族,山西运城人,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晋绥根据地史、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