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突出” 实现“三深化”——湖北省当阳市开展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1-17 17:21:09被阅览数:183 次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湖北省当阳市档案局、档案馆

  湖北省当阳市行政区域面积2149.71平方公里,现辖7个镇、3个街道,156个村、934个村民小组。全市参与确权工作的行政村有141个,共887个村民小组、10.09万余户,合同总面积63.27万余亩,实际确权10.93万余户,实测土地田块55.47万余块,面积96.02万余亩。确权工作共整理各类纸质档案28.63万余件,照片档案24册1440张,电子档案708盘,移交进馆档案10.21万余件。形成目录数据61.96万余条,全文数据350.56万余幅,数字化率达100%。镇、村两级全面完成了辖区确权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工作,确权档案全部移交同级综合档案室。2016年6月,农业农村部确权培训班在宜昌市召开,将当阳市东群村定为档案建设现场观摩点。

  坚持“三突出”,多措并举夯基石

  市档案局、档案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前期管理完整化、系统化、规范化,严把中期保管硬件关、更新关和数据关,通过部门联动,实现后期利用互建、互通和互享,在科学建档、安全管档、集约用档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坚持突出“三化”。突出完整化。建立健全确权档案资源收集机制,明确收集范围,严格按照收集目录开展工作,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档案资源齐全、完整、准确。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确权档案数字资源数据库,确保档案数字资源体系的完整化。突出系统化。按照“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分类管理、集中保管”工作原则,实行市、镇(街道)、村三级全宗管理,全市共配备工作人员166人,档案部门与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工作调度,累计召开专题会议28次,建立了由分管领导亲自抓、档案部门配合抓、业务部门具体抓、辐射各村的管理网络体系,强化了部门协同,发挥了工作合力。按照“排查摸底、全面收集、检查筛选、科学分类、实体整理、数字化处理、质量检查、档案移交”确权建档工作“八步走”工作法,档案部门与确权业务部门联合成立工作指导专班,系统整合优化工作全流程。突出规范化。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统一定制专业档案盒。严格把控质量,把好“收集、检查、分类、整理、移交”5个关口,确保档案收集全面、内容完整、分类准确、整理规范、移交及时。与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定期到各镇、街道检查确权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及时排查解决存在问题,确保规范管理。

  二是坚持突出“三关”。突出硬件关。投入183万元,打造确权档案库房专用区域,配备精密空调、新风系统、光氢离子空气净化消毒机以及温湿度监控等设施设备。突出更新关。与农业农村局等业务部门建立确权档案数据更新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确保更新及时准确,避免数据重复和冲突。突出数据关。与农业农村局等业务部门联合建立数据安全应用小组,制定档案数据安全应用规范,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权限及流程。充分发挥档案主管部门行政执法职能,不定期抽查村、镇(街道)、市三级确权档案数据规范利用情况。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先进技术,保护数据免受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侵害,提高其安全性和防护能力。强化人员管理,由档案部门牵头,主要业务部门参与,每年定期开展安全监管和应用专项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保密意识。

  三是坚持突出“三共”。突出共建。由档案部门牵头,与涉农部门建立确权档案利用共建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共建职责、任务、要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讨利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不断完善优化共建内容。突出共通。建立跨部门利用互通机制,实现“一键通”。简化跨部门查档用档程序,实现“一级部署、三级运用”。突出共享。与相关部门共享数据信息,共享利用技术,且授权相关部门调阅确权档案信息。

  实现“三深化”,主动作为提质效

  一是深化了数字化成果的有效利用。利用宜昌市档案利用系统,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确权档案信息化查询平台,农民不出村就能查档。2019年,确权档案查询系统全线接入市农村土地承包网签管理系统,实现了“村镇查询、市级审核、1个工作日办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019年以来,共提供查询服务253人次。2023年,全市累计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手续1240户,涉及土地2009块、3214.21亩,信息变更347户,有效处理土地纠纷和群众上访13起,审核失地农民保险1076人次,均做到有源可溯、有档可查、准确无误。

  二是深化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效能。2022年,全市以强县工程“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依托确权档案数字化系统,协同相关部门建立“以图查地、以图管地”机制,实现承包地经营权信息明晰可查,为全市“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将关口前移,积极跟进,全程参与“小田并大田”确权档案的变更颁证工作,确保全市土地变更颁证准确无误。2023年,淯溪镇刘河村“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中,共将1867块小田汇聚为560块大田,因为确权档案记录清晰准确,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9.69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66.1%;累计流转面积50.67万亩,流转率65.39%,确权准确率达100%。当阳高标准农田整治经验由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介。

  三是深化了农村发展活力。郡县治,天下安。市档案局、档案馆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主动介入涉农领域,竭诚为三农服务,依托湖北数字农经平台,进一步健全了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2023年,全市实现农村产权交易553宗,交易金额3368.03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9.8万元,在全省8个试点县(市)中排名第一。另外,为了落实《当阳市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市档案馆还主动承担宅基地确权档案查询服务。2023年,共协助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宅基地20宗,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522宗132.17亩、闲置农房923栋172.81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1月16日 总第4239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