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24-12-02 07:55:52被阅览数:326 次信息来源:《山西档案》

  作者:郝丽娟

  摘要:口述历史档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文化基因、担当强国使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立足数字人文视角,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切入,揭示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并阐述了口述历史档案对爱国主义教育、地方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价值,进而探讨在数字人文时代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知识发现路径、组织存储策略、展示传播形式,为实现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方法指导。

  关键词:口述历史档案;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数字人文;知识发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做好相关材料归档和档案接收、征集、整理工作,鼓励开展口述材料、新媒体信息的采集”。这些都为口述历史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随着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兴起,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知识发现、关联分析与智能利用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提出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模型,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视角探讨了知识发现路径[1];有研究聚焦于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的本体构建与关联分析,为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注入新动能[2]。此外,一些相关案例研究围绕特定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展知识图谱构建与多维知识发现工作,展现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1]。

  然而,当前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与利用的系统性探讨仍显不足,尤其是缺乏对口述历史档案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机制的深入研究。具体有以下问题:对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内在价值的认识有待深化,对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辨析不够清晰,对新技术环境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组织、关联与发现路径方面的思考仍有待深入,亟须探索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展示与传播形式,充分彰显其价值内涵。

  鉴于此,本文拟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重点论证了口述历史档案对爱国主义教育、地方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探讨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知识发现路径、组织存储策略、展示传播形式。研究表明,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管理开发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效彰显口述历史档案的独特价值,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能推动数字人文与档案学的交叉融合,为口述历史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价值

  1.1 口述历史档案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口述历史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资料,对记录历史、还原历史等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文献档案相比,口述历史档案能够反映历史事件的不同方面,为历史学术相关研究提供全新视角。一方面,口述历史档案来源于亲历者的口述,记录了大量文献档案未能涵盖的细节信息,能够弥补其他历史资料的不足,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佐证。另一方面,口述历史档案所记录的不仅是历史事实本身,而且包含了亲历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为研究社会文化史、历史心理学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口述历史档案为深化历史研究、拓宽历史学科视野开辟了新途径。

  1.2 口述历史档案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对口述历史档案的学术探讨对于研究特定区域的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个体生活史等社会学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一,口述历史档案所记录的多为普通个体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态,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群体的口述资料,能揭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分层状况、群体关系、代际差异等,为社会结构研究提供实证支撑。其二,口述历史档案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助于考察社会变迁的动因、进程和影响。其三,口述历史档案是个体对自我生命历程的叙述,它将宏大历史叙事与微观个人经历联系起来,通过个案分析与比较研究,能发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揭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而深刻认识和理解群体或共同体的集体记忆。

  1.3 口述历史档案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口述历史档案对于探究个体心理状态、群体心理特征具有独特优势,它来自个体的主观表述,真实记录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心路历程,为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和情绪情感变化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不同群体的口述资料汇聚在一起,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集体记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为探究群体心理、代际心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口述资料的解读分析,能够深入发现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塑造机制、传承逻辑及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联,进而从心理学视角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演变机理。因此,口述历史档案为拓展心理学研究视野、深刻认识人的心理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2  口述历史档案的社会价值

  2.1 口述历史档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口述历史档案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口述历史档案记录了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活教材。通过整理、研究革命烈士的口述资料,展示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能够教育和引导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同时,口述历史档案所展现的不仅仅是重大历史事件,更多的是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2 口述历史档案对地方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

  口述历史档案是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口述历史档案所记录的多为某一地域内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集中反映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发展脉络,是挖掘、保护、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口述历史档案能使沉睡的文化得以重构,如通过征集、整理、数字化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些地方将口述历史档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以口述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一批文学、影视、动漫等文化产品,丰富了地方文化业态,提升了文化产业竞争力。此外,大力开发利用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有助于坚定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等奠定坚实的基础[3]。不难预见,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化,使其在新时代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2.3 口述历史档案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口述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既体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崇高品格,又蕴含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还包含了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这些内容都集中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深入挖掘口述历史档案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能够教育引导公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和精神动力。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口述历史档案的宣传展示和教育利用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3  口述历史档案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机制

  3.1 数字人文视角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路径

  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以知识图谱、本体等为代表的语义技术和方法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知识发现提供了新路径。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结构化知识库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口述历史档案中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实体信息及其关系的提取、组织和关联,可以较为直观地呈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知识结构,实现资源的语义化表示和检索。同时,本体作为一种概念化的领域知识模型,可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提供形式化的元数据框架,实现对异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跨领域、跨门类的资源共享与关联利用[4]。此外,可进一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口述历史档案进行深层次的内容挖掘和语义分析,进而发现新的知识关联,创生新的知识图景。因此,数字人文视角下的知识发现路径,为深度开发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了新可能,进而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组织管理模式,促进口述历史研究与数字人文方法的高效融合。

  3.2 数字环境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组织存储策略

  在当前的数字环境下,构建适应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特点的组织存储策略,是实现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档案组织方式以档案的形式和载体为中心,难以适应数字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动态性、关联性特点,亟须创新资源的组织管理模式。首先,立足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内容特征,构建反映其内在语义关系的元数据框架,实现对资源的多维度、细粒度描述[5]。其次,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加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征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加强资源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再次,运用云存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资源存储结构,实现海量异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高效组织和集成,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重视口述历史档案知识单元的关联组织,通过构建大型智库,实现有序化管理与关联发现。由此可见,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组织存储策略,要立足数字化转型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优化资源组织框架,拓展资源管理维度,推动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智慧化管理,为深入挖掘和发挥资源价值奠定基础。

  3.3 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展示传播形式

  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展示传播形式,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载体,进一步拓展资源价值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除传统的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外,虚拟展览、数字故事、交互体验等新型展示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传播路径。同时,数字人文项目、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社会化利用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发具有良好交互功能的数字应用,实现口述历史档案与其他文化遗产的关联展示,能够增强社会公众参与的趣味性和获得感。此外,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强移动端与社交网络平台的资源供给,实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的泛在化、精准化传播,扩大资源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简言之,创新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展示传播形式,要立足数字时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载体形态,构建灵活多样的资源传播利用体系,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源体验,推动社会公众充分感知和领悟口述历史档案的价值内涵,不断提升口述历史档案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效能。

  参考文献

  [1]高建辉,朱思嘉.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滇西抗战口述历史档案开发研究[J].山西档案,2023(3):104-109.

  [2]邓君,王阮.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与关联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21(5):58-67.

  [3]王英,舒洁.口述历史档案的著作权归属及保护对策研究[J].山西档案,2022(2):38-47.

  [4]高淞,王向女.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21(3):61-70.

  [5]张锦.口述档案,口述传统与口述历史:概念的混淆及其成因[J].山西档案,2019(2):5-22.

  【基金项目】2023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团队运行研究”(项目编号:J20231332);2023年度山西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路径研究——以吕梁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T2023E100);2023年吕梁市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吕梁市红色研学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HFZ19)。

  【作者简介】郝丽娟(1985—),女,汉族,山西灵石人,吕梁学院化学化工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地方区域社会史。